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首页 >> 002 38198405-4324-4e08-a85f-3e0bd97278ae

人社服务筑牢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安全屏障”

发布时间:2020-02-18 浏览: 【字体:

近期,各行各业逐渐复工复产,员工也将陆续返岗,但疫情防控阻击战仍在进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窗口工作人员通过及时答复网上咨询件、电话咨询件等方式,准确解读政策,回应企业和群众密切关切的人社民生诉求,筑牢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的“安全屏障”,现将复工复产期间人社惠民政策回复如下:

1、失业后想申请就业扶持,如何办理?

答:我省的失业人员可通过青海政务服务网”(https://www.qhzwfw.gov.cn)进行网上失业金申领,失业人员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线上申领失业金,避免人员聚集造成疫情传播风险。

2、社会保障卡丢失该怎么办?

答:在疫情缓解前您可通过“青海政务服务网”(https://www.qhzwfw.gov.cn)“非接触式”的办理社会保障卡(以下简称社保卡)申领、挂失、解挂,以及基本信息查询、修改等业务,新申领卡可享受足不出户、免费邮寄到家的服务。

3、哪些政策助力企业稳定就业岗位?

答:根据省人社厅《关于积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做好劳动关系工作的通知》要求,在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待岗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做到不裁员或者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稳岗补贴。
    4、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办理?

答:网上经办,充分借助信息手段,强化部门数据共享,对申请2020年稳岗返还的企业,尽快按人社部要求实现稳岗返还申请、审批、公示、发放等业务全程网上办理。

5、推迟或暂缓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朋友如何加强学习培训提升技能?

答:受疫情影响,推迟或暂缓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朋友,要在切实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的同时,居家的您,可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和新媒体、自媒体,及时充电,学习掌握各项就业创业、权益保障、劳动技能,为下一步更好地实现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6、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办理档案服务?

答:积极推行“电子信箱+电话咨询”的方式,提供不见面服务。具体事宜如下:

1)办理档案转出。可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提出申请,并将调档函、介绍信、个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发送至人才中心电子邮箱,人才中心将通过机要方式邮寄到您调入的人才中心或单位。(2)开具证明。可将个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单位介绍信、材料送达地址及联系电话等发送至人才中心电子邮箱,人才中心工作人员将与您取得联系,为您办理。(3)其他业务。可通过拨打咨询电话或发送电子邮件询问办理事宜,我们将及时回复。

7、疫情期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如何进行?

答:各地区、各部门近期均不再单独组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2019年下半年各地区组织的招聘工作还未完成体检和政审考察工作的,一律延后开展,以减少人员聚集交叉感染风险,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告知考生。如确属工作急需组织公开招聘的,在切实落实卫生防疫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电话、视频、互联网等非现场接触方式办理有关事项,相关体检、政审考察工作一律延后开展。疫情防控相关医疗卫生机构等事业单位需要紧急补充医护人员等疫情防控工作人员的,可简化招聘程序,设立招聘绿色通道。可由事业单位或其主管部门采用网上面试、考察等方式直接招聘聘用,以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急需,相关招聘手续可疫情过后补办。

8、疫情防控时期如何求职招聘?

答:为进一步做好疫情期间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确保做到“就业服务不打烊,网络招聘不停歇”。群众可以登录在青海人才市场网(http://www.qhrcsc.com)进入“2020年青海省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网络招聘会”专栏满足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需求。

9、对全省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医疗救治一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参加新冠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及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一线、统一赴湖北省参加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支援的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和医疗团队有哪些倾斜政策?

答:在满足相应政策条件下优先申报职称、优先评审职称、优先推荐人才项目优先补充急需人员、优先进行岗位聘任、优先给予表彰奖励。

10、是否暂停专业技术人才集中性活动?
   答:根据省人社厅《关于暂停开展全省专业技术人才集中性活动的通知》要求,全省范围内暂停的所有专业技术人才集中性活动包括:一是全省各级各系列职称评审以及相关的专家评委培训等活动;二是全省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省直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继续教育基地开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线下集中学习培训活动;三是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专业技术类职业(执业)资格证书线下“面对面”办理活动;四是人社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集中组织开展的专家服务、学术技术交流活动;五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开展的博士后论坛、学术交流、招聘会等各类集中性活动;六是其他存在疫情传播风险的专业技术人才集中性活动。